“兴办一年多来,咱们顺畅进入陕西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库,取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项、产品商标授权4项,为未来展开奠定了良好基础。”陕西科聚美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如果介绍。
陕西还有许多像科聚美康这样的科创企业,在短时间内完成了从“0到1”,再从“1到100”的生长。2023年,陕西深化施行“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四大工程,继续推进优势科技资源和立异服务向企业集聚,全省科技型企业展开不断迈上新台阶。全省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18万家,同比增加37%;新增高新技能企业7534家,高新技能企业到达1.61万家,同比增加33%;新增A股上市科技企业7家,数量居西部前列。
以变革开释生机
如果的另一个身份是陕西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员。2022年7月15日,如果团队参加了高校院所科技效果转化“三项变革”项目集中路演的首场活动。很快,团队取得秦创原春种基金首例针对省属科研院所科创项目的100万元出资。
2022年12月,陕西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转让授权专利3件,科研团队兴办陕西科聚美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该企业成为陕西省科学院在“三项变革”过程中孵化的第一家科技企业。
2023年,在全面总结科技效果转化“三项变革”试点经验基础上,陕西聚集科技效果转化过程中“不会转”“转得慢”等问题,进一步促进科技效果“转成功”“快转化”。
陕西建立了“1+N”线上线下常态化路演机制,依照“每周发布+月度专场”等方式,举行全省高校院所专场路演、要点工业链系列路演、效果路演地市行等系列路演活动,推介“三项变革”科技效果转化项目,并为其供给“点对点、1对1”的精准服务。
为加速科研效果落地转化,省科技厅新组成15个秦创原高校工作站、17个省级技能搬运演示组织,施行百项科技效果转化举动、专利转化运用专项举动,并设立了“三项变革”要点专项,支撑一批经过变革行动施行的科技效果就地转化项目,完成从无到有;助力一批经过“三项变革”已组成的科技型企业展开技能立异,完成从小到大的展开。
到现在,陕西推进18家科研院所和52家公立三甲医院施行“三项变革”。“三项变革”试点单位扩展至145家,全省84372项效果施行单列办理、12268项科技效果搬运转化、科研人员建立科技效果转化企业1003家。
以立异“强筋壮骨”
2023年12月,陕西省科技厅发布了当年第二批“揭榜挂帅”课题,面向全国揭露搜集课题解决方案和承当单位。此次“揭榜挂帅”课题触及微波通信、电磁设备、半导体等范畴的22项技能攻关,发榜方为西安恒达微波技能开发有限公司等22家企业。
企业是立异的主体。着力进步企业自主立异才能和工业中心竞争力,陕西坚持企业需求导向,从企业和工业实践中凝练科技方案项目,展开有组织的科研攻关。据统计,2023年,陕西省要点工业链80%的应用研究使命来自企业技能需求;发布的57个“揭榜挂帅”项目,发榜方均为企业。
2023年,西安安森智能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获批陕西省级企业技能中心。“安森智能每年将收入的15%以上投入科研,已申报322项专利及软件著作权,在细分商场和工业链要害环节具有可继续的技能立异才能。”安森智能董事长王士兴表明。
省级企业技能中心是陕西优化科研渠道布局、集聚优势资源助力企业立异的一个行动。2023年,陕西支撑企业牵头组成省级企业技能中心48个、“四主体一联合”校企联合研究中心39个、工程技能研究中心28个,确定新式研制组织24个,组成以企业牵头的“科学家+工程师”部队300支,获批国家企业技能中心4个。
一批龙头骨干企业经过研制协作、渠道共建、效果同享,成为科技立异渠道建造的中坚力量和要害中心技能攻关的重要载体,企业自主立异才能不断提高。
以载体建造提高孵化效能
铂力特增材制作的零件广泛应用于弹箭星船机,支撑国家60余项要点类型使命。华秦科技中高温隐身资料填补国内空白。鑫垚股份飞机碳陶刹车盘,已成功应用于7个飞机机型,使我国成为第一个运用碳陶飞机刹车盘的国家……
这是西北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的科技企业孵化“成绩单”。2020年,西北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获批建造国家双创演示基地,2022年当选第一批国家未来工业科技园建造试点和第一批国家级立异创业教育实践基地。2023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对2022年执行有关严重方针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显着当地予以鼓励的通报。西北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因在推进立异创业方针落地、促进工作、加强立异等方面成效显着,获监察鼓励。
各类孵化载体是科技企业孵化、培养、生长、强大的渠道。陕西加速孵化载体建造,完善全链条科创孵化体系。2023年,陕西新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0个,新增省级大学科技园、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42个,省级以上孵化载体到达489个。
与此同时,陕西不断深化科技金融服务。到2023年三季度末,省科技厅累计为省内8000余户科技型企业发放“秦科贷”281.27亿元;施行中小企业研制服务双向补助,协助企业增收8.6亿元、新增赢利1.6亿元;与财税体系联手,推进研制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能企业税收优惠等普惠性方针“应享尽享”。(张梅)